新能源_投资促进

时间: 2024-08-08 18:16:35 |   作者: 箱体总成

  新型储能作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新兴领域,是推动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的基础环节。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在电力系统中,储能主要使用在场景主要为发电侧储能、电网侧储能和用户侧储能。

  锂电池储能系统主要由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充电装置及散热系统等组成。电池组是系统的核心部分,由多个锂电池串并联而成,负责储存和释放能量。BMS则对电池组做监控和管理,确保系统安全运作。充电装置负责为电池组充电,而散热系统则用于保持电池组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

  锂电池的充放电过程是通过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移动来实现的。充电时,电子从外部电路传递到负极,锂离子从正极进入电解液,穿过电池里面的隔膜上的小洞,最后与电子结合,实现充电。放电时,电子从负极通过电子设备传递到正极,而锂离子则从负极进入电解液,穿过隔膜上的小洞,最后与电子结合,实现放电。

  储能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支撑新能源大规模应用从而推动碳中和的必要条件。从当前储能技术的发展来看,锂电储能是最接近大规模商业化的一种新型储能技术。新型储能产业市场广阔、发展的潜在能力巨大。

  目前,市场上约有十几种储能技术,每种技术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陷。抽水蓄能属于大规模、集中式储能,其技术非常成熟,储能运行成本较低,但受地形限制严重,建设周期长、建设成本高,因此不足以满足户用储能等应用场景,未来发展空间可能受限。而电化学储能尤其是锂电储能不受自然条件影响,且充电速度快、放电功率高、系统效率高,发展的潜在能力更大,是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2015年以来,随着锂电储能系统的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不断下降、储能设备容量及寿命逐步的提升,锂电储能开始得到大规模的应用,成为储能产业新的发展的新趋势和主要动力。2015—2020年,全球锂电储能累计装机量从483. 5MW提升至13100MW,增长27.1倍;锂电储能累计装机量占总量比例从0.3%迅速提升到6.9%。从中国的数据看,2015—2020年我国锂电储能累计装机量从69.6 MW提升至 2902.4MW,增长41.7倍;锂电储能累计装机量占总量的比例从0.3%迅速提升到8.2%。从新增装机情况看,2020 年全球新增储能规模中锂电储能占比达到71.5%,已成为市场的绝对主力。2020年中国新增储能规模中锂电储能占比也接近一半,达到了47.6%;在新增电化学储能规模中,锂电储能占比达到97.7%,处于绝对领头羊。在长期资金市场上,储能技术公司的风险投资也大部分用于锂电储能。

  我国锂电储能产业综合竞争优势显著。近年来我国锂电池行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2020年全球各类锂电池出货量为294.5GW·h,同比增长31%,尤其是安全性更好的磷酸铁锂储能电池产量全球占比接近100%,这为锂电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骨干企业迅速成长,规模经济效应日益显现,锂电储能应用的经济性更加可行。此外,随着新能源革命、交通革命在全世界内深入发展,锂电储能未来将有望与电动汽车产业高度融合,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我国光伏累计装机425GW,风电累计装机375GW,这些装机对储能形成了存量的装机需求,加上部分省份制定了风光强制配储的政策,新增光伏风电装机又对储能形成了增量需求。根据欧洲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2年欧盟光伏发电新增装机41.4GW,同比增长47%。风电、光伏装机增长及补贴政策驱动带来电化学储能需求迅速增加,根据统计,2022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122.2GWh,同比增长175.2%。电价市场化改革为电力用户更好的提供了套利空间,储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电力用户参与峰谷价差套利,加之用电安全考虑,储能保障用户在断电情况下的可以及时用电。

  锂电储能的市场规模呈现迅速增加的趋势。《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中,2022年,全球锂电池总体出货量957.7GWh,价值670亿美元,同比增长70.3%:其中全世界汽车动力电池(EV LIB)出货量为684.2GWh,同比增长84.4%,而储能电池出货量159.3GWh,同比增长140.3%;预计到2025年和2030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将分别达到2211.8GWh和6080.4GWh,其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2.8%。据预测,到2028年,全球锂电储能市场规模将达到35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8%。

  在全球锂电储能市场中,亚太地区是最大的市场,其中,中国是最主要的市场,其市场规模占据全球锂电池储能市场的40%以上。依据数据统计,2021年中国锂电储能市场规模为32.4GWh,约410亿元人民币(约合63.5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人民币(约合185.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0.6%。

  中国以目标政策推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配储,在发展目标中提出2025年前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向规模化转变,装机规模达30GW以上,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除了市场规模增长外,锂电储能技术也在不停地改进革新,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将逐步推动市场的发展。

  根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3》,在保守场景下,预计2027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97GWh,2023年—2027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49.3%;在理想场景下,预计2027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138GWh,2023年—2027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60.3%;预计未来5年,年度新增储能装机呈平稳上升趋势。

  根据预测,到2024年我国锂电池出货量将超1TWh,未来三年储能领域的复合增速将超过70%,其中2024年储能将迎来快速地发展期,全球装机量将逼近200GWh,较2022年呈翻倍增长。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持续不断的发展,锂电池储能系统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未来,锂电池储能系统将朝着更高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更长寿命、更低成本、更安全可靠的方向发展。同时,随着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持续不断的发展,锂电池储能系统将成为未来能源储存和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

  “十四五”期间,新基建、能源变革、电气化进程、大规模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接入和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都将给储能产业和市场创造巨大的商机,锂电储能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锂离子电池:商业化最成熟的电池,具有高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长寿命等优点,但存在枝晶形成和自放电等问题。

  锂硫电池:具有高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和低成本等优点,但存在硫电极活性低和正极材料易溶解等问题。

  金属空气电池:具有高理论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和低成本等优点,但存在空气中的氧渗透率低和金属电极易腐蚀等问题。

  此外,还有一些改进型的电池技术,如固态电池、锂-镁电池等,它们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宽的工作时候的温度范围等优点,但还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锂电池性能要求包括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功率密度、成本、寿命和安全性等。储能应用对电池的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和功率密度的要求有所放宽,更强调降低配储度电成本,储能电池需具有低成本、长寿命,且确保电池应用的安全性。

  磷酸铁锂电池性能与储能需求适配度较高,已成为国内主流路线。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优、循环寿命长、金属资源储量丰富、成本较低且环保,已成为储能电池的主要选择。

  本项目拟采用的技术及工艺先进,项目承办方具有很成熟的技术,达到产业化生产水平。

  《“十四五”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规划》中明白准确地提出,要推动新能源与储能等融合发展,多举措提升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存储能力。其中,新型储能被赋予独立市场主体地位,发挥储能调峰调频、应急备用、容量支撑等多元功能,促进储能在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多场景应用。这一政策为锂电储能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方向和市场需求。

  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30GW以上;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明确了新型储能十年内发展目标,并确立其在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2022年6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逐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通知》提出新型储能可作为独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鼓励配建新型储能与所属电源联合参与电力市场,充分的发挥独立储能技术优势提供辅助服务,建立独立电站容量电价机制,逐步推动电站参与电力市场,进一步明确新型储能市场定位,建立完善相关市场机制、价格机制和运行机制,提升新型储能利用水平,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电力能源优势显著。国能双辽发电厂总装机容量达200万千瓦,是吉林省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双辽作为“吉林陆上风光三峡”工程建设三个主体区域之一,依托“绿电园区”大力开发风电、光电,正在释放新能源电价优势,全力以赴搭建国家级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在电力能源产业链上,全力发展绿色电能,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招引高载能、高科技、高产值的项目,以“绿电”为杠杆撬动新能源产业,打造“风、光、火、储”协同并进的能源发展格局。

  双辽区位优势显著,处于辽宁、吉林、内蒙古东部中心地带,在《吉林省中部城市群规划》中,已把双辽定位为吉林省西部中心城市和门户城市。双辽是东北地区西部交通枢纽,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境有双辽至大虎山、四平至齐齐哈尔两条铁路通过;大庆至广州、长春至深圳、集安至锡林浩特、嫩江至丹东、双辽至白城等多条高速公路在双辽交汇,是吉林省唯一一个拥有多条高速公路节点、9 个高速公路出口的城市;沈阳至明水、集安至锡林浩恃两条国家级干线嫩双线贯穿南北;长春至双辽省级干线公路横跨东西。双辽距离通辽机场50分钟车程,距离长春龙嘉国际机场、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均150分钟车程。双辽将融入长春1小时经济圈、沈阳2小时经济圈。

  双辽拥有玻璃建材、电力能源、化工、农产品加工和现代流通服务“五大产业链”,是“吉林陆上风光三峡”工程建设三个主体区域之一,也是吉林省唯一省级绿电产业示范园区。近几年,双辽把“一区五链”作为主攻方向,打造具有双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项目总体规划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0m2,建设研发中心、生产车间、Pack车间、试验检测区、仓储、办公及辅助设施等。设置磷酸铁锂模组制造生产线、PACK制造生产线、储能系统组装生产线、老化及系统测试平台等。

  项目达产后,年出售的收益90,090.1万元,利润29,800万元,投资回收期6.7年(税后,含建设期3年),投资利润率27%。

  随着新能源和智能电网技术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储能技术获得了广泛应用。锂电池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使用的过程中不产生污染物,符合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此外,锂电池还能大大的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社会所有的领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无论从环境保护、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均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均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项目建成后,将促进双辽市地区绿色发展和能源绿色转型,带动光伏产业、储能、数字化等新兴起的产业集群式发展,推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助力双辽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双碳目标的务实行动,在新能源开发建设领域迈出了坚实步伐,进一步助力双辽市迈入新型储能时代,带动新能源产业全面发展,打造新型储能产业高地。同时项目为当地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社会效益十分突出。

  双辽市地处吉林、辽宁、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松辽平原与科尔沁草原接壤带,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辖区面积3121.2平方公里,非流动人口32万,下辖18个乡镇(街),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境内有2条铁路,4条国省干线个高速公路出口的节点城市。

  资源蕴含丰富。硅砂资源潜藏待用,七棵树硅砂矿是世界四大富矿之一,储藏量达9亿吨。依托硅砂资源,全国玻璃两大巨头金垦玻璃、迎新玻璃齐聚双辽,成为吉林省唯一一家玻璃建材特色园区、中国北方顶级规模的玻璃建材基地、国家规划的北方硅质原料生产基地。

  电力能源供给充足。国电双辽发电厂是吉林省最大的火力发电厂,现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双辽也是全国风能资源丰富县市,国电集团、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等国有大规模的公司先后在我市开发建设风力发电项目,并网装机规模已达40万千瓦。国华能源、华能集团、吉林普华亿能、吉林中能、百伦风电等企业正在开发建设风电项目还有40万千瓦。同时,双辽庆达、常州天合、新疆特变电工、广东猛狮等光伏企业在我市投资开发光伏项目,目前已累计并网发电225MW。

  双辽经济开发区始建于2002年,2005年被列为吉林省省级工业集中区。园区总规划面积为28平方公里,规划布局分为“一区四园”,其中化工园区于2012年10月经省环保厅批准成立,规划面积为1.48平方公里(北区1.28平方公里,发展氯碱产业链集群;南区0.2平方公里,发展化学原料药)。2022年经省政府批准晋升为省级开发区,同年被评为吉林省内县级城市中唯一一个“陆上风光三峡”绿电示范园区。